電 話: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郵箱: cs@key-way.com
地址:蘇州市干將東路178號蘇州自主創新廣場3號樓301室
2021年江蘇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通過率低常見原因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企業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資質,不僅能享受到企業所得稅率15%的稅收優惠,還能夠獲得各類國家和省部級榮譽以及專項扶持資金。在全國一致“推高”的形式下,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也與日俱增。使得高企申報認定日漸嚴格,以下是智多星為大家重點分析到底有哪些問題會導致企業高企申報失敗,又如何去避免這些問題。
一、領域選擇不正確
2016年國家四部委對《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進行了較大調整,很多企業自身技術很好,但在領域的選擇上出現偏差,導致申報結果不理想。據2019年數據統計,八大領域中“高技術服務”領域,通過率僅達28.86%,比其他領域低35%左右,大量企業選擇高技術服務企業,導致申報通過率偏低。
建議:企業在準備認定材料過程中結合自身研究開發項目、產品、專利技術等來選擇對應的領域,務必做到研發項目、知識產權、產品、領域的四點統一。不要盲目選擇高技術服務領域,切記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研發及運營情況選擇合適的領域。
二、高新技術收入的認定存在缺陷
部分企業在專項審計報告中體現出的高新技術收入比例,已經滿足高企認定要求(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但在實際認定審核中,此部分卻大量失分,*終導致認定失敗,其主要原因在于佐證材料不充分、支撐力度不強。
建議:高新技術收入確認部分的材料撰寫中,企業的收入與其所擁有的技術(體現為知識產權)一定要高度相關。并且通過查新報告、檢測報告(純軟件企業尤其要取得軟件測試報告)、用戶報告、合同、銷售發票等佐證材料加以證明,越充分則被認可的機率越高。
三、申報材料整體的邏輯關系表述不清晰
專家評審、國家備案過程中,重點考核提交資料中是否體現“研發項目-知識產權(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技術領域”之間的相關性。很多企業忽略了材料中的邏輯關系,導致高企申報結果不理想。
建議:企業在整理申報材料時,一定要關注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確保“研發項目-知識產權(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技術領域”之間的高度相關。
四、僅有申報當年授權的知識產權
企業申報高企當年申請或轉讓的專利、知識產權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原則上基本不予計分。知識產權獲得要有延續性,如企業所有知識產權獲證時間均為同一認定階段,則會被質疑為臨時包裝,不被認可或分數*低。
建議:知識產權的申請認定應有計劃地持續進行,確保與研發立項資料緊密相關,切忌在申報當年一次性申請。
五、通用表述過多
很多企業在編寫技術材料時,對于項目的先進性、核心創新力的編寫過于相似,甚至會出現多個項目先進性資料描述完全一致的情況,這不僅會使評審專家對企業研發項目的先進性產生懷疑,更會使專家質疑企業研發團隊的整體研發能力,導致*后申報結果不理想。
建議:根據企業性質、研發項目實際情況,以企業自身口吻表述其研發立項過程以及項目成果的先進性,以數據說話更為令人信服。
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制度和佐證與企業實際情況相差較大
各項制度雖然齊全但可能與企業并不匹配,且提供的實施佐證材料,如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科技人員的績效考核等,沒有銀行流水、財務憑證,真實度或被質疑。
建議:建議企業不可格式模板化簡單處理研發組織管理水平相關文件的編寫,需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編寫具有企業運營關聯性、可操行性的管理證明材料。
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登陸智為銘略官網,官方網址http://www.hfdqp.cn/,專業的創新創業政策扶持專家,智為銘略10余年專注企業服務,秉著專業、規范、認真、負責的態度,打造*致科技咨詢服務。
相關文章:
[上一個產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結構和高品收入占比的合理性解析] [下一個產品: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可能存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