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話:135-8498-4787
QQ:319603185
郵箱: cs@key-way.com
地址:蘇州市干將東路178號蘇州自主創新廣場3號樓301室
科技、工信和發改等研發平臺在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中的作用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我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力量。在此過程中,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等部門的研發平臺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和技術賦能,為企業提供了多維度的支持。以下智多星將結合具體案例,分點闡述其作用機制及實際成效。
一、科技部門:推動產學研融合與技術攻關
***重點實驗室與創新基地
長江設計集團物探公司依托“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工程物探檢測重點實驗室”和“水利工程物探檢測技術推廣基地”,開發了滲漏三維精準探測、大壩全息物理影像建模等核心技術,攻克了毫米級誤差檢測難題。其成果不僅應用于國內重大水利工程(如丹江口大壩),還通過“一帶一路”項目輸出至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成為國際技術標桿。
校企聯合研究院
上海藝賽旗軟件與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共建“藝賽旗AI智能研究院”,聚焦RPA+AI技術研發,推出超自動化產品矩陣(如iS-RPA),成功服務華為、中國石化等千家企業,并完成信創認證,助力數字中國建設。此類合作模式顯著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原創性和市場競爭力。
二、工信部門:強化政策引導與資質認證
專業化指標與復核機制
光力科技在成為*四批“小巨人”后,需每三年接受工信部復核,考核專業化、創新能力等指標。其通過持續投入研發(年研發占比超10%)、新增專利近300項,并完成半導體切割劃片機產能擴建(年產能500臺套),鞏固了在細分領域的**地位。
行業標準與品牌建設
長江物探公司承辦《工程物探技術發展及應用》專著編寫,聯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制定行業標準,并通過“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五甲資質”認證,進一步夯實了市場權威性。此類平臺不僅規范了行業發展,還為企業拓展業務版圖(如國防軍工、市政工程)提供了資質背書。
三、發改部門:統籌重大項目與產業集群布局
產業鏈協同與低碳化升級
寶鑫科技在河南省“中國銅箔谷”產業集群中,聯合龍電華鑫集團攻克4.5微米*薄鋰電銅箔技術,使電池能量密度提升10%,成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的核心供應商。其產線升級獲發改委“數智化、低碳化”政策支持,并納入三門峽“全國材料新城”建設規劃,實現區域生態共建。
新能源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
湖南法恩萊特新能源公司依托發改委新能源產業政策,研發半固態電解質產品,突破固態電池材料技術瓶頸,獲湖南省工信廳“白名單”融資支持,成為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的領軍企業。此類政策有效銜接了企業技術優勢與國家能源戰略需求。
四、多部門協同:構建全鏈條培育體系
各部門協作形成“技術—市場—資本”閉環生態:
科技+工信:鞍鋼集團自動化公司通過工信部“專精特新”認證,聯合北京科技大學開發全流程質量管控系統,獲發改委“工業互聯網”專項支持,市場占有率提升至30%。
發改+地方財政:湖南省構建“1+14+110”三級公共服務平臺,通過“產融合作白名單”為企業融資超2300億元,星邦智能借此躋身全球高空作業平臺前十強。
科技、工信和發改部門通過差異化分工與協同聯動,為“小巨人”企業提供了技術研發、政策合規和產業升級的全方位支撐。典型案例表明,這種“平臺賦能+政策引導”的模式不僅能加速企業技術突破,還可推動其融入國家戰略產業鏈,*終實現從“小而精”到“強而優”的跨越。未來,需進一步優化跨部門協作機制,強化對前沿領域(如AI、新能源)的精準扶持,以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隱形**”。
[上一個產品: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財務數據全面解析及案例應用] [下一個產品:沒有了!]